暖心滴聚创小编整理归纳了《大学语文》28篇精读课文,内容包括考纲精析、考纲精析答案、(文言文)原文翻译等。每周更新,关注收藏本站{http://www.fjzsbks.com/Default-6.aspx},及时查阅或下载往期精彩内容。
《前赤壁赋》
一、考纲精析
1、体会苏轼写作此赋时的复杂心态和情感变化,把握作者忘怀得失、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。
2、理解并分析此篇赋文创造性地运用赋体主客问答,抑客伸主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矛盾的独特构思。
3、具体分析此篇赋文写景、抒情、说理有机结合,具有理趣之美的特点。
二、考纲精析答案
1.体会苏轼写作此赋时的复杂心态和情感变化,把握作者忘怀得失、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。
长江赤壁,曾成为英雄豪杰展现才华的历史舞台。作者泛舟黄州“赤壁“,追怀风云人物的毁誉荣辱、成败升沉,有感而发。这篇文赋以夜游赤壁为契机,表现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矛盾的心情:由于刚刚摆脱杀 身之祸,他曾有消极悲观、苦闷哀愁之感;但他游赤壁,感悟秋水、秋月、秋风的启示,用“盖将其变者 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”的哲理来构建豁达、乐观的人生信 念。
2.理解并分析此篇赋文创造性地运用赋体主客问答、抑客伸主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矛盾的独特构思。
文章继承了传统赋文常用的“主客问答、抑客伸主”的艺术手法,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矛盾、斗争的 两个不同侧面。作者心中因遭到沉重挫折而产生消极、悲观、苦闷哀愁的情绪,以“客”之口吻加以宣泄, 而由客观景象感悟到应该具备的潇洒超逸、旷达乐观的情怀通过“主”的辨析加以高扬。因此,不难理解, 这篇文章贯串全文的“乐--”悲“――“乐”的内在线索,实际上形象鲜明、哲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内 心矛盾斗争的过程
3.具体分析此篇赋文写景、抒情、说理有机结合,具有理趣之美的特点。
这篇赋文在手法上把情、景、理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,寓情于景,借景明理,感情的起伏与行文的变 化相配合,如行云流水,自然畅达,文章始终围绕赤壁的风、月、水这三个自然意象所给人带来的感悟和 启迪。首先描绘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、“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”的优雅画面,再由眼前美景触发“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”的旷达之情。而水、月、风这些景物又是下文说理的张本。然后凭吊历史人物成败,比 如“客”的议论,以“羡长江之无穷”扣住水,以“抱明月而长终”扣住月,以“托遗响于悲风”扣住风, 紧紧结合自然景物来说理,表达出“客”的消极、悲观。最后通过水和月譬喻,说明事物有“变”与“不 变”两重性的哲理。作者用“江上之清风”、山间之明月“这些自然界美好的景物,来表明他对生活的热 爱和积极乐观的精神。全文明白晓畅,舒卷自如,姿态横生,议论赋予景物以深刻的哲理内涵;全文又使哲 理呈现生动可感得形象,同时又抒发作者的感情,这样,情、景、理三者融为一体,相得益彰。
三、课文翻译
壬戌年秋天,七月十六日,我和客人荡着船儿,在赤壁下游玩。清风缓缓吹来,水面波浪不兴。举起 酒杯,劝客人同饮,朗颂《月出》诗,吟唱“窈窕”一章。一会儿,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,徘徊在斗宿、 牛宿之间。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,水光一片,与天相连。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,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 面上。江在旷远啊,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,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;飘飘然,又象脱离尘世,无牵无挂, 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。
这时候,喝着酒儿,心里十分快乐,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。唱道:“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,拍击 着澄明的水波啊,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。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,瞻望心中的美人啊,在天边遥远的 地方。”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,随着歌声吹箫伴奏,箫声呜咽,象含怨,象怀恋,象抽泣,象低诉。吹完 后,余音悠长,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。这声音,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,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。
我有些忧伤,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,问那客人说:“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?”客人回答说:“‘月光明亮星星稀少,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’,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?向西望是夏口,向东望是武昌, 这儿山水环绕,草木茂盛苍翠,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?当他占取荆州,攻下江陵,顺江东下的 时候,战船连接千里,旌旗遮蔽天空,临江饮酒,横握着长矛吟诗,本是一时的豪杰,如今在哪里呢?何 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,以鱼虾为伴侣,以麋鹿为朋友;驾着一只小船,举杯互相劝酒;寄托 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,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。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,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。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,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。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,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 情寄托于曲调之中,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。”
我对客人说:“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?水象这样不断流去,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;月亮时圆缺, 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。原来,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,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,连一眨眼的时间 都不曾保持过原状;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,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,我们又羡慕什么呢?3 再说那天地之间,万物各有主宰者,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,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。只有江上的清风, 与山间的明月,耳朵听它,听到的便是声音,眼睛看它,看到的便是色彩,得到它没有人禁止,享用它没 有竭尽,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,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。”
客人高兴地笑了,洗净酒杯重新斟酒。菜肴果品都已吃完,杯子盘子杂乱一片。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 在船上,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。
四、文学常识
苏轼(1037-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(四川眉山)人。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画家。与其父 苏洵,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,均被列入“唐宋八大家”。
苏轼为宋仁宗嘉祐二年(1057)进士。神宗熙宁年间,因反对王安石新法,自请外放,先后任杭州通判, 知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。元丰二年(1078)因被诬作诗讽刺新法,被捕下狱,史称“乌台诗案”。后贬谪黄 州团练副使。南宋时追谥“文忠”。苏轼一生宦海沉浮,屡遭贬谪,思想上充满了出生于入世的矛盾,在 现实生活中,他采取超然、洒脱的态度,每遇困境,总能达观化解,处之泰然,并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。
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,他的创作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。其文明白晓畅,舒卷自如;其 诗清新爽健,别具一格;其词摆脱艳词藩篱,开豪放一派;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。有《苏东 坡集》、《东坡乐府》。
温馨tips
想要专升本语文练习的同学可以扫码关注下方【聚创专升本】微信公众号,后台回复【真题】。
关注【聚创专升本】微信公众号
了解福建专升本学习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