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中28篇精读课文之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具体考核要点包含以下几点:
(1)理解本文反复出现“始得”二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意义。
(2)理解本文第一层次成为第二层次铺垫的结构特点。
(3)理解本文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西山的特点。
(4)领会作者得出“心凝形释,与万化冥合”感悟的过程。
以下是聚英专升本小编为大家整理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中相关知识点:
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
一、文章翻译
自从我成为罪人,住在此州(永州),常常感到惊恐不安。在空闲的时候,就慢慢地走走,随便地转转。每天和朋友们登上高山,进入深林,走到迂回曲折的溪流尽头。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和奇异的山石,再远也要去;到了以后就用手拨开草坐下,倒尽壶里的酒喝得大醉;醉了就互相枕靠着睡觉,一睡着就做梦,心里想到哪里,梦也就做到哪里;睡醒了就起来,起来了就回去;自以为凡是此州中所有奇姿异态的山水,都被我欣赏过了,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独特。
今年九月二十八日,因为坐在法华寺西面的亭子里,望见西山,才指点着称道它的奇异。于是就让仆人渡过湘江,沿着染溪,砍伐掉荒芜丛生的草木,烧掉茂密的茅草,一直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来。我攀援着登上西山,两脚伸开象簸箕一样坐在地上眺望四周。眼前几个州的土地,全在自己的坐席之下。那些高高低低的地势,有的山峰高耸,有的山谷凹陷,有的象小土堆,有的象小洞穴。看上去近在尺寸的距离,实际却有千里之遥,各种景物聚拢收缩在一起,层层叠叠,都无法躲开我的视线而隐藏;青山白水互相缠绕,视野之外山水与高天连接,四面望去浑然一体。我这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,跟小土丘不属于同一类。我神思悠悠地与浩然之气融为一体,而找不到它的边际;我心旷神怡地与大自然同游,而不知道它的尽头。拿起酒杯倒满酒,身心松驰地醉倒了。不知道太阳已经落山。昏暗的暮色,从远处而来,一直到什么也看不见了,而我却还不想回去,心神凝定虚静,形体仿佛已消散,与万物暗暗化合在一起。这样之后才知道我从前没有过真正的游览,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。因此写了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次游览。
这一年,是元和四年。
二、重点词句
1.自余为僇人,居是州,恒惴栗。
2.其隟(同隙)也,则施施(同迤)而行,漫漫而游。
3.到则披草而坐,倾壶而醉。
4.意有所极,梦亦同趣(同趣)。
5.望西山,始指异之。
6.缘(沿,顺着)染溪,穷山之高而止。
7.攀援而登,箕踞而遨。
8.其高下之势,岈然,洼然,若垤,若穴。
9.攒蹙累积。
10.萦青缭白,外与天际(接也)。
11.然后知是山之特立(挺立),不与培塿为类。
12.悠悠乎与颢气俱,而莫得其涯。
13.引觞满酌。
14.心凝形释,与万化冥合。
15.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,游于是乎始。
16.句式:
(1)定语后置: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。
(2)判断句:是岁,元和四年也。
三、课文阅读知识点解析
1.文章结构
(1)未得西山之前:恒惴栗(为下文铺垫)
(2)始得西山宴游之乐:西山特立,不与培塿为类
1.1望西山,始异之
1.2箕踞而遨:
目极数州,视野开阔
山川景物,无所逃遁(侧面烘托)
山水高天,浑然一片(会当凌绝顶,一览群山小)
2.本文反复出现“始得”二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意义。反复出现“始得”二字的目的一是为了突出西山风景是永州风景中最突出的。
二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,借描绘西山的高峻气势暗喻了作者改革失败后仍然坚持“特立独行”的品格。
3.本文第一层次成为第二层次铺垫的结构特点:分为两个层次。第一自然段为第一个层次,极写未得西山之前,作者为排遣贬谪被流放的郁闷心情,而遍游永州城外的山水胜地,却不得解脱的心情,为下文作铺垫。第二自然段为第二层次,转入正题,写“始得西山宴游”之乐。
4.本文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西山的特点。
以三个层次来侧面烘托西山的高峻。(1)视野广阔;(2)西山四周的山川景色历历在目;(3)水天之际,山水交天一目了然。这三个层次的描写都烘托出了西山峭拔挺立、凌云高耸的雄伟气势,也表达作者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心灵感受。
5.作者得出“心凝形释,与万化冥合”感悟过程。“心凝形释,与万物冥合”道出了作者陶醉于西山的启迪,领悟到物我同一,身心超然的意趣与哲理。
西山是柳宗元的精神象征。作者的赋予西山以生命和魂魄。西山横空出世高峻气势,第一次让作者卸下“恒惴栗”的心头重负。西山“不与培塿为类”让作者意识到绝不能与打击诬陷自己的那些卑劣小人为伍。西山也使作者找回了自我,认识了自我。这也是这篇文章中一再提醒“始得”二字的深刻含义。所以作者的视野更加开阔,作者胸怀更加坦荡。
以上是聚英专升本为考生整理的福建专升本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具体考核要点,希望同学们能够为同学的备考提供更清晰的复习思路,祝大家取得好成绩!